欢迎光临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

您的位置: 首页>>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设施装备-倪琦

发布日期:2017-08-07 15:52:33 总浏览量:126 来源:网络

基于养殖水质特性的生物过滤技术和

系列生物滤器

成果名称:基于养殖水质特性的生物过滤技术和系列生物滤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员:吴凡、刘晃、张宇雷、张海耿、张成林、宿墨、车轩、王振华、顾川川、李月

工作起止时间:20080101     20151231

鉴定时间:2011

组织鉴定单位:农业部科教司

获奖时间:2016

获奖名称级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内容摘要:

针对不同养殖工况的水质特性,以菌基生物膜净化理论为核心开展生物过滤技术研究,创新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养殖水处理技术和装备,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推广应用,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主要内容包括:1、采用多相流交互作用提高滤器内部紊流状态,提升滤器的处理效率,解决滤器的生物堵塞现象;总结得到了滤器优化结构模型和工艺参数,建立了滤器优化设计方法。2、针对鱼类繁育水体固形物多、氨氮浓度低、生产周期短的特点,首创往复式微珠生物过滤技术,在TSS浓度6-33.2mg/L条件下,氨氮去除负荷达593-685g/m3/day。3、针对温水性鱼类养殖投喂量大,氨氮负荷高的特点,突破性地将生物移动床技术嫁接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在水力停留时间6~8 min条件下,氨氮去除率达到70%~75%,氨氮去除负荷560~700 g/m3/day。4、针对冷水性鱼类养殖水温较低,氨氮难降解等特点,自主研发出涡旋式流化床生物滤器,在14-16℃水温条件下,氨氮去除负荷264g/m3/day。5、成果在全国建立推广示范点32个,推广新型生物滤器416台,带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总投资额8955万元;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SCI/EI收录5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


1 流化床生物滤器

2 沸腾式移动床生物滤器


3 导流式移动床生物滤器


生物发酵与催化转化偶合法制备虾青素等

海洋生物制品关键技术

成果名称:生物发酵与催化转化偶合法制备虾青素等海洋生物制品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荣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毛相朝、林洪、李钰金、薛长湖、孙建安、刘远平、岳晓娜、王丽娜

工作起止时间:2011年3月-2014年2月

鉴定时间:2013年7月

组织鉴定单位:青岛市科技成果评价中心

获奖时间: 2016年4月

获奖名称级别:生物发酵与催化转化耦合法制备虾青素等海洋生物制品关键技术,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内容摘要: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水产品年产总量已接近6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但目前我国的海洋水产品加工行业以传统加工为主,普遍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严重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传统加工技术亟待升级、环境污染特别严重、食品安全性仍受威胁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渔民增产增收、海洋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如何攻克海洋水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的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并开发高值化的海洋生物制品,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利用价值和产品质量,降低污染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迫切需求。本项目通过发展生物发酵、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等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建立了生物发酵与催化转化耦合法制备虾青素等海洋生物制品关键技术,开发了虾青素软胶囊、甲壳素、海洋功能蛋白粉等一系列高值化海洋生物制品,开拓了利用生物加工技术对海洋水产品进行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新领域。全面提升了我国海洋水产品加工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为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离岸养殖新型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成果名称: 离岸养殖新型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大连理工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大连海洋大学

主要完成人员:董国海,赵云鹏,关长涛,桂福坤,刘圣聪,李玉成,崔勇,许条建,郑艳娜,毕春伟,陈昌平,李娇,张涛,黄滨,刘彦

获奖时间:2016.2.26

获奖名称级别: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内容摘要:

海上离岸养殖工程装备相关研究是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项目在离岸养殖装备工程结构相关基础研究、产业化应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项目构建了离岸养殖装备工程设计与安全评估技术理论,突破了设计建造离岸养殖装备的技术瓶颈,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东、南、黄渤海的深水养殖区,为我国深水养殖工程装备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离岸大型浮绳式围网创新养殖模式

成果名称:离岸大型浮绳式围网创新养殖模式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关长涛,翟介明,黄滨,崔勇

工作起止时间:2015.01-2016.10

验收时间:2016.11.18

验收地点:山东省莱州市

组织验收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内容摘要:

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离岸海域大多未经开发,而海水养殖由近岸向离岸深远海区域拓展成为“十三五”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离岸大型围网作为一种新型养殖模式,可实现大水面规模化健康养殖,提高鱼类品质,可配套自动投饲、机械化采收、实时监控、在线监测、活鱼运输等装备实现精准化生产,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对于我省渔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组自主研制出离岸大型浮绳式围网,首次在莱州湾开阔海域建成离岸大型浮绳式围网2个,围网参数100m×50m×12m,单个围网养殖水体60000m3,围网的抗风浪、耐流性能优良;构建离岸浮绳式围网立体养殖模式,开展半滑舌鳎、斑石鲷、红鳍东方鲀养殖实验,养殖鱼类生长状况良好;围网的构建在设计、实施、养殖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是一种可推广复制的养殖模式,适于在山东省沿海区域推广。

大菱鲆选育苗种的生产和推广

成果名称: 大菱鲆选育苗种的生产和推广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马爱军,王新安,黄智慧,杨志,曲江波

工作起止时间:2015年-2016年
验收时间:2016年4月6日
验收地点: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福建大正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
组织验收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内容摘要:

201646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邀请有关单位专家,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良种选育岗位(CARS-50- G01)和烟台综合试验站有关大菱鲆耐高温品系选育苗种在福建霞浦推广养殖工作进行现场验收。

一、验收内容与方法   

1、听取岗位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进行质询。

2、考察该课题大菱鲆选育苗种推广养殖工作情况。

3、验收方法:现场察看、抽样测量和查阅生产记录。

二、验收结果

福建大正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从良种选育岗位基地-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购买了选育的大菱鲆耐高温苗种320000尾,平均体重80g,(平均全长15.8cm),经过5个月养殖,至20164月大菱鲆平均体重650g(平均全长30.1cm),成活率95%3月下旬已陆续上市。

牙鲆新品种“北鲆1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成果名称:牙鲆新品种“北鲆1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员:刘海金,于清海,薛玲玲,王玉芬,姜秀凤,杨立更,司 飞,孙朝徽,王桂兴,张晓彦

工作起止时间:2001 -2014

鉴定时间:2016

组织鉴定单位:中国水产学会

获奖时间:2016

获奖名称级别: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技奖二等奖

内容摘要:

本成果优选出了雌性化率高达90%以上,生长速度比普通牙鲆快20%以上的新品种“北鲆1号”。取得的"低温培育-全雌苗种""反季节繁育-全年供卵"等成果,解决了提早产卵和环境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每年7个月供卵,形成了"伪雄鱼诱导-雌亲鱼配组-低温培育-全雌牙鲆"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制定了亲鱼培育、全雌苗种培育、全雌牙鲆养成等技术规范,可在全国范围内为牙鲆养殖单位提供受精卵和苗种培育技术。该成果技术先进,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渔业关键技术问题的成功实例。

牙鲆抗淋巴囊肿新品种选育

成果名称:牙鲆抗淋巴囊肿新品种选育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

主要完成人员:侯吉伦、王玉芬、王桂兴、张晓彦,于清海、姜秀凤、孙朝徽

工作起止时间:2015-2016

验收时间:2016.6

验收地点:秦皇岛

组织验收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

内容摘要:

20166 19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邀请相关专家,对承担的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全雌苗种生产岗位(CARS-50-G02)和北戴河综合试验站(CARS-50-Z03)任务中有关“牙鲆抗淋巴囊肿新品种选育”情况进行了阶段性现场验收。验收结果如下:2015年培育牙鲆抗淋巴囊肿试验鱼10个家系,截止验收时共培育出1999尾,其中有3个家系的抗病保护率在80%以上,分别为84.49%90.00%97.20%;抗病保护率为90.00%家系的平均体重为405.26±89.77g,平均全长为36.53±2.31cm,平均体高为12.78±0.94cm,均显著高于其它家系(P < 0.05)

大菱鲆全雌苗种生产技术研究

成果名称:大菱鲆全雌苗种生产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通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刘新富、孟振、张和森、杨志、刘滨

工作起止时间:2011.1-2016.10

验收时间:2016.10.13

验收地点:青岛通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组织验收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内容摘:

    1. 课题组保有3龄有丝分裂型雌核发育亲鱼31尾,其中超雌鱼15尾,平均体重1203.9g563g1864g),雄鱼16尾,平均体重1162.3g776g1956g)。

    2. 3尾超雌亲鱼为母本培育苗种21030尾,每尾超雌鱼的后代各取样20尾,共计取样60尾,平均全长12.6±0.9cm,雌性比例为96.7%,未定性别比例为3.3%,雄性比例为0,对照组平均全长11.7±0.8 cm,雌性比例为52.5%,雄性比例为47.5%,未定性别0。全雌苗种规格整齐,活力和生长良好。

    大菱鲆雌雄生长差异较大,20月龄时雌鱼体重可达雄鱼的1.8倍,其全雌苗种生产技术为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大菱鲆养殖国家的研究热点。本项目承担单位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单位青岛通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经过8年努力,在大菱鲆性别决定机制的明确和超雌鱼制种技术两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全雌苗种生产技术体系,为我国大菱鲆养殖生产和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